這幾年共享非常流行,特別是共享單車給予了我們非常方便的出行,但是隨著共享單車越來越多而經營方式也逐漸改變,加上用戶不珍惜單車導致損毀等問題不少共享單車企業(yè)紛紛退出。而最令用戶關心的就是共享單車押金難退的問題。
共享單車應該是這幾年除了移動支付意外,最方便的一個發(fā)明把。從最初的小綠車(酷騎)到小黃車(ofo)和小紅車(摩拜),每一種車也代表了科技的進步。既然會有進步,那自然也會淘汰一部分不適應于社會的部分,酷騎就是這部分的典型代表。
自今年8月中旬起,“酷騎押金難退”一事兒,在全國多地出現,部分用戶無法在平臺承諾的7天內收到退款,且客服無人接聽。此前酷騎單車回應,因技術原因導致部分用戶退押金遲緩。
巨額押金去哪了?
今年10月份,原酷騎公司CEO高唯偉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對于押金第三方監(jiān)管的問題,當時和民生銀行簽署押金存管協議,但是并沒有實際的對接。而部分由公司保管的押金直接用于公司運營以及購買車輛。而民生銀行也曾發(fā)布聲明稱,民生銀行并未與酷騎公司開展任何實質業(yè)務合作。
摩拜單車創(chuàng)始人胡瑋煒在一檔訪談中表示,摩拜單車押金的賬戶一直是獨立的,被監(jiān)管的。摩拜跟招商銀行有合作,專門來監(jiān)管押金的賬戶。另據公開報道,今年2月28日,摩拜單車、招商銀行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戰(zhàn)略合作,未來將在押金監(jiān)管、支付結算、金融、服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對此,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指出,出現共享單車押金退款難問題,表面看是一個消費者權益受到了侵害,但實際上涉及金融秩序如何規(guī)范。
逾期未退可否“退一賠三”?
目前,“酷騎”面臨用戶押金退款危機,而其在用戶注冊時承諾的“1-7個工作日”的押金退款時限是否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是否可以據此要求“酷騎”“退一賠三”?
對此,邱寶昌介紹,如果是我們購買到不符合描述的產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永杰律師則認為,用戶使用單車交納押金并支付單車使用費,單車經營企業(yè)與用戶之間已構成服務合同法律關系,企業(yè)關于“1-7個工作日”退還押金的承諾構成合同內容,用戶可以要求單車經營企業(yè)承擔違約責任,退還押金,賠償損失。但此行為并不能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虛假宣傳。
賬戶余額不退能否索賠?
昨日,在原酷騎單車總部,多名消費者向記者反映,盡管自己的押金已順利退款到賬,可充值的金額卻依舊退不了,只能再次進行登記。
對此,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永杰認為,用戶對單車APP賬戶里的充值余額享有財產權,單車經營企業(yè)不退還充值余額的做法涉嫌侵占,應當及時退還。而一旦共享單車經營企業(yè)出現破產問題時,用戶未退還的押金和賬戶余額可作為破產債權進行債權申報。
退費新規(guī)設門檻是否合理?
在“酷騎”頒布的“退款新規(guī)”中,對于現場退款用戶的身份進行了“說明”,其中包括“只能本人或直系親屬,他人不得代辦”等要求。
對此,邱寶昌說,這種退費的規(guī)定非常不合理,實際上消費者從哪個途徑提交押金就應該從哪種途徑去退費,強制規(guī)定只能是本人或者說是其近親屬才可以退押金的話,就是人為設置障礙。
邱寶昌猜測,有可能是運營公司目前沒有那么多錢來辦理退款業(yè)務,這樣的話可以暫時緩解它的退款壓力。共享單車的投資很大,但是拿消費者的押金再去進行投入的話,一旦企業(yè)在競爭中失去市場,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并且還會把消費者的押金賠上。
消費者維權成本誰來承擔?
由于手機APP已無法登錄,“酷騎”用戶的押金退款只能前往原“酷騎”公司總部進行,而眾多來到現場退款的用戶向記者表示,他們都是請假過來退款的,很多人也是幫助他人代辦退款。
邱寶昌認為,在利用手機軟件無法正常退款的前提下,這些格式條款加重了消費者的責任。這種條款是無效的,消費者在與商家協商解決時,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為幾百塊錢的押金去起訴,維權成本相對較高。邱寶昌表示,這就需要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切實做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如果是商家違約,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的話,企業(yè)不僅需要履行義務,因違約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也應由企業(yè)承擔,包括交通費、誤工費等必要合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