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申請行政裁決事項有哪些?
(1)損害賠償裁決。這是指行政機關對平等主體之間發(fā)生的、因涉及與行政管理相關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賠償爭議所作的裁決。
(2)權屬***裁決。這是指行政主體對平等主體之間,因涉及與行政管理相關的某一財產(chǎn)、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發(fā)生爭議所作出的裁決。
(3)侵權***裁決。這是指在平等主體之間,一方當事人認為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另一方侵犯時,依法請求行政機關制止侵害,并責令侵權方對其侵害行為已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
二、行政裁決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授權的特定行政機關。
(2)行政裁決的對象是特定的民事、經(jīng)濟***。
(3)行政裁決在形式上具有準司法性。
(4)行政裁決在效果上具有強制性。
三、行政裁決的原則有哪些?
1、合法原則
行政裁決自受理到做出裁決的整個過程都應依法進行,不僅要符合實體法,也要符合程序法。行政主體不僅要依據(jù)行政法律、法規(guī),還要依據(jù)民商事法律法規(guī)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爭議做出裁決。行政主體受理這類爭議須有法律的明確授權,在對行政裁決書進行強制執(zhí)行或申請法院執(zhí)行時也應依法進行。堅持行政合法性原則正是依法行政的體現(xiàn)。
2、公平原則
行政機關運用行政裁決權,必須公平。首先,行政主體必須在法律上處于獨立的第三人地位,以公斷人的身份進行裁決。其次,必須客觀全面地認定事實,正確地運用法律,并公開裁定程序。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決權,必須按照法律規(guī)定,在程序上為雙方當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以確保***的雙方當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實現(xiàn)裁決的公平。
3、回避原則
行政主體在行政裁決中要真正做到超脫于雙方當事人,處于中立地位,就必須實行回避原則。執(zhí)行行政裁決權的人員,如果與被裁決的民事爭議或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有直接或間接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或主動退出***的裁決。
4、調解原則
調解作為解決***的一種手段、制度,有它獨特的作用,它可以減少訴訟,節(jié)省費用和有利于安定團結。調解在中國有肥沃的土壤和無限的生命力,進行行政裁決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如果雙方自愿要求調解,那么行政主體就應進行調解,并依法進行。
5、職能分離原則
行政機關對有關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問題作出決定,調查與作出裁決的職能實行分離。即負責調查的公務員不能參與行政裁決,負責裁決的公務員原則上應當由沒有參與調查的公務員擔任。
6、效率原則
行政機關在進行裁決時,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yōu)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綜上所述,行政裁決的適用范圍還是很廣的,在司法實踐中,行政機關的任何行政行為,類似于行政處罰決定,都要出具書面的法律文書,在法律文書當中寫清楚了行政裁決的具體事項及不服裁決的救濟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