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據和性質不同
質量保修期的概念來源于國務院發(fā)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質量保修期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都有最低期限的明確規(guī)定,屬于強制性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保修期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質保期來源于建設部、財政部發(fā)布的《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質保期可由承、發(fā)包雙方在6個月、12個月、18個月或者是24個月自主約定,而僅僅是規(guī)定了約定的質保期不得超過24個月。
2、質保期與保修期的期限不同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質保期一般為6個月、12個月、18個月或者是24個月,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而根據《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guī)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wèi)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供熱與供冷系統(tǒng),為2個采暖期、供冷期;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為2年。其他項目的保修期限由發(fā)包方與承包方約定。建設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3、質保期與保修期的起算時間不同
質保期自工程實際竣工之日起計算。而保修期從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4、當事人對于質保期和保修期進行約定的自由程度不同
質保期的期限可由當事人自主約定,只要不超過24個月即可。而工程建設主要部位的保修期限主要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即為做法定保修期限。當事人約定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法定保修期限,否則,約定無效,仍然應當按照法定保修期限的規(guī)定執(zhí)行。但是,當事人約定的保修期限高于法定保修期限的,該約定有效,應當以約定的保修期限為準。
5、與質量保證金的關聯(lián)不同
質保期也是發(fā)包人預留質量保證金的期限,質保期屆滿,如果沒有質量問題或發(fā)生承包人維修事宜,發(fā)包人應當無息返還質量保證金,否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然而,質量保證金的返還與工程保修期沒有關系。
6、期滿的效力不同
質量保修期屆滿,承包人的保修義務完成并消滅。關于質保期,根據《標準施工招標文件》規(guī)定,質保期屆滿,僅是承包人承擔該期限內出現的所有缺陷修復義務的消滅,但不排除其承擔該期限期滿后,根據法律規(guī)定和專用條件中約定的質保期限屆滿前,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質量保修義務。
這就是我國進行工程建設時工程質保期和保修期的區(qū)別了。其實,無論是質保期還是保修期,都體現了我國對于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視,因為一旦工程建設出現問題,那么,危害的就是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民權益。